成本会计(第五版)(宋胜菊) 上一个 | 下一个

商品描述

包装清单

保修条款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会计领域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革——中国会计开始全面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走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路。会计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迫切要求改革和建立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基于这一历史背景,我国高等教育会计学课程体系改变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立、80年代初期发展的,以会计原理、行业会计、行业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西方财务会计、西方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的建立,迫切需要加强教材建设。1993年秋,本书作者在承担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过程中,根据当时最新的会计准则与制度,参阅国内外相关成本会计资料,历时1年多编写完成了本教材。

在教材出版的18个年间,作者一直承担着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密切关注着本课程的最新发展。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作者于1997(第二版)2002(第三版)2009(第四版)对本教材进行了补充、修订和完善。几次修订,原教材的体系、结构没有进行实质性调整,并始终以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为主体内容,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尽管成本会计的职能已由传统的“两职能论”演变成了“七职能论”,现代成本会计目的和作用呈现多元化,但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依然是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基本内容。在欧盟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中,要求“生产成本、财务状况未受非市场经济体系的显著影响”。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在《中国的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实践研究报告》中指出:“产品成本是决定产品售价的最重要因素”,产品成本是确定是否存在倾销的重要依据。目前,在我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成本核算内容不是存废问题,而是不断发展和完善问题。

本次修订,与第四版相比有以下四点变化:一是书名由《新编成本会计》更名为《成本会计》,开本使用16开;二是为章后习题提供了参考答案和全书课件,更加便于自学;三是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使教材更加贴近实际;四是在写作规范上进行了改进,并对书中不妥之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18年间,承蒙读者厚爱,本教材得以在众多版本的同类教材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截至20119月,本教材累计印次45次,印数40余万册。该教材曾荣获河北省第五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材奖。借此一隅,作者对广大读者给予本教材的关爱表示诚挚的谢意!对立信会计出版社领导、蔡莉萍编辑和老师们多年来给予本书的支持致以衷心的谢忱!希望各位读者在使用本书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作者,以便再次修订时纠正。希望对本教材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作者联系方式:songshengju@163.com

热销图书排行
 

书友留言

 

商品评论
表情:
内容:
用户名:
验证码: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