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 上一个 | 下一个

商品描述

包装清单

保修条款

 

本教材是上海市税务专业教育高地建设规划系列教材。面对财政学国内教材与国外原版教材“林立”的状况,试图编一本有一点自己特色的“新”教材出来,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是:立足于满足新形势下财经类本科专业公共财政学入门教学的需要,务求覆盖基本知识,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方法论引导,体现公共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差别,吸收新的观点和理论成果,注重理论知识与我国财政实践的紧密结合。

首先,满足新形势下财经类本科专业对公共财政学教学的需要,是本教材编写的根本宗旨。什么是新形势下财经类本科专业对公共财政学教学的需要?财政学一直以来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以往财经类专业开设财政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而所谓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我国财政变化的新形势。自1998年我国明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还存在哪些障碍?离目标模式还有多远?这些都是学习公共财政学这门课程的学生需要知道的。二是指培养目标的新变化。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今天,教学不能仅满足于教学生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更需要“知”与“行”的统一,而对于理论课教学而言,“知行统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因此,本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知识与方法的统一,即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例如,在对“财政支出”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概念进行解释的同时,引导学生学学会运用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解在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中其含义的区别。

其次,务求覆盖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每一门学问都要经历入门阶段,入门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牢基础知识。因此,本教材的编写以假设学生对公共财政学的知识尚处于空白状态为起点。无论是理论的阐述还是问题的分析,力求做到从起点知识开始,尽量做到对“应知应会知识”的基本覆盖,一方面为非财政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公共财政基础知识提供蓝本;另一方面也为财政学专业学生后续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再次,体现公共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差别,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公共财政学究竟与财政学有何区别?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引入了两大理论基石,即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这两大理论分别回答了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的两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公共产品)和“如何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公共选择)。而这两大基石又是以纳税人与国家关系的本质变化为基本前提的。不同于任何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最基本的经济关系是建立在纳税人与国家或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之上的,公共财政的一切范畴都必须以这一基本关系为出发点。另外是方法论方面的差别。因此,本教材突出了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原理方面的内容,并着重分析了纳税人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方法论方面,初步介绍了公共财政学中的边际分析等方法。同时注重吸收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区分了“共同需要”和‘‘公共需要”,这两个词极易被混淆,甚至被当作同义词使用;②对市场失灵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将笼统的市场失灵具体分为“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两种情况,这一区分有利于认识政府的“干预职能”和“提供职能”;③增加了“财政伦理”的内容。财政伦理是规范财政关系的最高准则,但是以往财政学教材中忽视了这一内容,这也许源于财政理论研究多疏于此。本教材从财政运行的基本环节探讨了财政的责任、收支、决策和管理方面的伦理标准问题;④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分析,采用了一个带有创新意义的曲线图,据此说明了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同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变化的三个不同的区间;⑤对公共定价的依据进行了深化,在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之外,提出了公共资源“公共让渡”、排他性保护和公益消费者弱选择权等公共定价的依据;⑥分析了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和“凭借”问题。

最后,注重理论知识与我国财政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每一章中,特别是在基本理论后的财政收支、预算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等各章中,都力求做到理论知识点与我国的财政实践相结合,通过列举相关数据、概括历史和改革事实、分析存在问题等多侧面,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对应点,以拉近原理、制度和基本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在编写体例上,本教材力求体现并配合教学环节的需要:每章开头先列出预告性质的“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即概括出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并对每一个知识点提出具体的知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学习要求,希望学生能带着问题和要求开始每章的学习。接着是“本章结构图”,希望通过借助图形关系,帮助学生记忆每一章的知识结构体系。然后是基本概念,不同于通常将基本概念放在每章结尾的安排,希望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先接触到它们,并初步记住这些关键词,养成利用关键词阅读文献的习惯。在每章结束后的“本章小结”,力图在简要概括一章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了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扩展阅读”部分,选取了与本章主要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它们或者是对某个重要知识点的展开,或者是对相关案例的解读,文字力求通俗易懂,目的在于扩展课内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和掌握基本概念,对每章中所有的重要概念都以下画线和楷体字标出。

本教材编写分工如下:导论、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由李延均编著,第二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由杨光焰编著。

财政学在我国是历史最久的大学课程之一。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是我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在其最初开设的课程中就有《财政学》。然而,财政学在经济学科中又是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学科,这可以从由财政学演变而来的诸多新名称上得到反映,如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等,这些名称的变化,表明了一个事实:传统的财政学正经历着新的学科体系的构造和演化。也许正是这一原因,目前我国的财政学教材的编写呈现出努力突破传统体系和构建新体系的内在张力。本教材的编写或许对此有所贡献。

最后,要感谢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所使用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资料的诸位作者,以及为本教材出版而默默辛勤工作的立信会计出版社的编辑,没有他们的劳作,就不可能有本教材的出版。

热销图书排行
 

书友留言

 

商品评论
表情:
内容:
用户名:
验证码:
 
 
进入编辑状态